發布時間:2018-11-20 市/區/縣級人才政策整理
設立“雁棲人才伯樂獎”,建設國際人才社區……《懷柔區高層次人才聚集行動計劃(2018-2022年)》,即“雁棲計劃”日前正式發布。懷柔區委組織部副部長梁守義表示,通過實施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16條具體政策,努力構建國際人才創新創業生態,打造前沿基礎研究人才新高地。同時,懷柔區計劃每年出資1億元用于延攬優秀人才。
作為全國三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同時又是雁棲湖國際會都和中國影都的所在地,懷柔區目前進入推動區域轉型發展的歷史機遇期,其中人才的戰略資源作用日趨凸顯。“推出‘雁棲計劃’,主要是圍繞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賦予懷柔區的功能定位及懷柔科學城的建設需求,突出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和量力而行原則,聚焦‘高精尖缺’。”梁守義說。
記者了解到,“雁棲計劃”設計了包括全球頂尖人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骨干人才、緊缺特需人才等四項人才引進計劃。其中,對于全球頂尖人才,提出支持與懷柔科學城功能相匹配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兩院院士等國內外頂尖人才及創新團隊來懷設立新型機構或創辦企業,帶動作用突出的,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給予定制服務和綜合資助。
對于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骨干人才的引進,梁守義表示,從事科學研究,必須打通“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業化”鏈條,實現基礎科研優勢與產業發展需求的有機聯動,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目前來看,懷柔科學城產業從業人員多為制造業從業人員,科技成果轉化等科技創新服務人才尚較缺乏,長此以往將制約原始創新和基礎研究的進步發展。所以,計劃提出對來懷發展的創業投資、科技中介、知識產權等各類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骨干人才給予政策支持,助力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為生產力。”
據介紹,“雁棲計劃”在制定中堅持了問題導向原則。“懷柔區在推進區域轉型發展中,面臨著一些嚴峻挑戰。其中之一就是緊缺急需一批懂科學城、國際會都、影視產業示范區建設運營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以及教育衛生文化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梁守義說。計劃在引進緊缺特需人才方面作了專門規定,通過設立政府特聘崗、運用市場化機制引進高級經營管理人才,給予教育衛生文化人才、支持教育衛生名師工作室建設等形式,加緊補足制約區域發展的人才短板。計劃同時提出要培養優秀青年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其中,高技能人才聚焦懷柔科學城大科學裝置的建設運維、實驗保障人才、基礎服務人才等。
引才機制,也是其中一項亮點。設置“雁棲人才伯樂獎”,對引進全球頂尖人才、科技領軍人才來懷創業的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引進創新領軍人才的用人單位,以及參與懷柔重大課題研究、政策制定和修訂評估的人才專業研究機構給予獎勵,進一步拓寬了高層次人才引進的渠道。
不僅如此,“雁棲計劃”聚焦人才發展需求,通過建設國際人才社區等創新創業平臺,為人才施展才華提供更廣闊的天地。計劃提出針對海外高層次人才發展需求,加緊建設以國際一流基礎科研人才聚集為特點的國際人才社區,布局國際要素,融入國際文化,打造有多元文化、有創新事業、有宜居生活、有服務保障的特色區域。
在此基礎上,懷柔區還將分層次多渠道保障人才住房。堅持職住平衡原則,統籌商品房、人才公租房、人才共有產權住房和租賃型職工集體宿舍等建設,提供國際社區、人才公寓、酒店公寓等人才住房。目前,泉河社區人才公租房項目、碧桂園中心共有產權住房項目等均在有序推進。其中,泉河社區人才公租房項目可提供880套住房,正在進行室內裝修,將面向科研人員租賃;碧桂園中心共有產權住房已于4月開工建設,可提供約270套住房面向科學城人才出售。此外,計劃開工的京糧地塊共有產權住房項目,也將提供1100余套共有產權住房。年底前,還將實施雁棲國際社區項目建設,利用雁棲鎮集體建設用地建設公共租賃住房項目,打造懷柔科學城首個國際人才社區,提供住房約1700套。
同時,“雁棲計劃”將多項人才公共服務措施進行“打包”集成,推行“雁棲人才卡”制度。經認定的在懷高層次人才,可獲得包括家庭醫療保健、子女入學、家屬就業、金融服務、政務預約、學習考察等多項服務。據悉,教育方面,年底,北京一零一中學懷柔校區將進行擴建,擴建后可提供72個班、3060個學位,并增設高中部和國際部。醫療方面,未來將建立以懷柔醫院為核心醫院、區內10家醫療機構為合作醫院的醫療聯合體,設立“就醫綠色通道”,為在懷工作發展的人才提供貼心式醫療服務。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