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9-06 市/區/縣級人才政策整理
投入35億吸引產業領軍人才
根據《中共廣州市委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集聚產業領軍人才的意見》(穗字〔2016〕1號),從2016年起,廣州將在5年投入約35億元,在重點產業領域內支持500名產業高端人才(含團隊成員),每年支持1000名產業高端人才、2000名產業急需人才。
一個支持計劃(羊城創新創業領軍人才支持計劃)
1.50個創業領軍團隊分別最高獲3300萬經費資助
2.50個創新領軍團隊分別最高獲3300萬經費資助
3.100名創新領軍人才人均資助100萬元
4.50名創新創業服務領軍人才人均資助100萬元
一個獎勵制度(產業領軍人才獎勵制度)
1.每年重獎30名產業領軍人才,按三個等次,分別給予500萬元、100萬元、50萬元一次性薪酬補貼。
2.每年給予1000名產業高端人才、2000名急需緊缺人才最高每人150萬元的獎勵。
3.獎勵引才成績突出企業。按其引才成本費用的50%給予企業一次性費用補貼,最高每人5萬元。
一個服務機制(產業領軍人才服務配套機制)
1. 向新型研發機構、企業等用人單位下放職稱評審權和人才認定權,建立第三方專業機構和用人單位等市場主體評價人才機制。
2. 建立人才綠卡制度。來廣州創業工作、非廣州戶籍的各類海內外人才,在子女入學、購房購車等方面擁有廣州市民同等待遇,為外籍產業領軍人才提供出入境、停居留等一系列便用。
3. 探索推行政府購買人才公共服務制度,支持發展技術交易、投融資服務、技術評估等一批專業化科技中介服務機構
一個發展平臺(產業領軍人才發展平臺)
1. 入選省級以上項目的將給予配套資金資助。
2. 協助企業申報省級以上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包新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新型研發機構等。
3. 每年資助一批企業博士后研究人員出國(境)深造,資助金額最高每人10萬元。
4. 市屬國有企業的科技成果聯務發明人實施成果轉移轉化所得收益可按最高95%的比例劃歸參與研發的科技人員與其團隊擁有。
互聯網金融企業一次性獎勵1000萬
《廣州市高層次金融人才支持項目實施辦法(試行)》(穗金融[2014] 083號)中指出:
互聯網金融屬于金融新業態范疇,我市互聯網金融企業可享受《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支持廣州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的若干規定的通知》(穗府[2013] 11號)的有關扶持政策。
對法人機構在廣州注冊、規模大、經營規范、行業影響力強的互聯網金融企業給予一次性落戶獎勵。
一次性落戶獎勵
1.企業年利潤總額達1億元(含)以上的,一次性獎勵1000萬元;企業年利潤總額1億元以下、5000萬元(含)以上的,一次性獎勵500萬元;
2.企業年利潤總額5000萬元以下、2000萬元(含)以上的,一次性獎勵200萬元;
3.企業年利潤總額2000萬元以下、1000萬元(含)以上的,一次性獎勵100萬元。
對互聯網金融企業給予業務補貼。法人機構在廣州注冊、營業收入排名廣州地區前20名的互聯網金融企業提供融資或金融服務,如能達到下列條件,則按以下標準給予業務補貼:
業務補貼
1.企業年度營業收入總額達5000萬元以上的,補貼100萬元;
2.企業年度營業收入總額達2000-5000萬元(含)的,補貼60萬元;
3.企業年度營業收入總額達1000-2000萬元(含)的,補貼30萬元;
4.企業年度營業收入總額達500-1000萬元(含)的,補貼15萬元。
大力培養引進互聯網金融人才。對入選廣州高層次金融人才的互聯網金融人才,按《廣州市高層次金融人才支持項目實施辦法(試行)》(穗金融[2014] 83號)的規定給予補貼。對法人機構在廣州注冊且持續規范經營,年度利潤總額達到1000萬元(含)以上的互聯網金融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可按照《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支持廣州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的若干規定的通知》(穗府[2013] 11號)給予每月1000元住房補貼。
留學人員可領10萬安家費
2015年《廣州市留學人員來穗工作資助管理辦法》中提出:
2012年10月1日后首次回國且在廣州市屬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或在廣州創辦企業,并已在穗購房或租房居住,且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留學人員可獲得安家補助費與項目資助。
安家補助費及項目資助
1. 在海外取得博士學位的
2. 在海外曾從事博士后研究的
3. 在海外取得碩士學位并且在本專業領域有5年以上海外工作經驗的
4. 經認定為特別優秀且為我市急需的海外人才安家補助費標準為每人10萬元,采取分期撥付的方式,第一年撥付2萬元資助,第二年撥付3萬元資助,第三年撥付5萬元資助。
5.項目資助采取“先實施、后補助”方式。每個項目按實際發生費用審核,最高資助5萬元。具體費用審核標準參照國家外國專家局《關于印發(引進人才專家經費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外專發( 2010)87號)執行。
除了以上幾個政策,廣州各區、各行業對海歸人才與創新項目均有相關的支持計劃,這些都將在2017海交會一一亮相,工作人員也將與大家面對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