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8-31 人才政策
8月27日,北京大數據研究院三周年創新成果發布會在中關村示范區展示中心舉行。會上,北京大數據研究院發布了“基于大數據的宏觀經濟分析”等技術創新成果和企業孵化成果,顯示了北京大數據研究院建設已然形成實效。
三年前,中關村管委會、海淀區政府、北京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四方共同支持設立北京大數據研究院。三年來,研究院通過“大學+民非+企業”體制創新、“雙聘制”機制創新和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運營模式創新,吸引了一批國際大數據頂尖研發人才,孵化了墨奇科技、博雅大數據學院、品見智能等一批創新型企業,形成了多方協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的“北京模式”。
創新成果層出不窮
當天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數據研究院院長鄂維南回顧了研究院的發展歷程,介紹了研究院通過“高校+民非+企業”的體制機制創新所取得的建設成效。
“研究院是體制機制創新試驗田,是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先鋒隊,是產業深度創新的孵化器。研究院正從前三年的起步創業期進入到現在的成長攻堅期,三年后研究院將可進入蓬勃發展期。”鄂維南表示。
會上,北京大數據研究院實習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生張林峰和楊雨成分別發布了“分子動力學模擬平臺”和“基于大數據的宏觀經濟分析”兩項技術創新成果。
據介紹,“分子動力學模擬平臺”是基礎科學的重要研究工具,在化學反應、高精尖材料、藥物設計等方面有重要的應用前景。“分子動力學模擬平臺”有效地解決了長久以來分子模擬精度與效率難以兼顧的難題。
“基于大數據的宏觀經濟分析”技術,打破了傳統宏觀研究與政策分析高度依賴加總統計數據的現狀,系統性地從宏觀經濟運行的微觀單元入手,將大數據收集與機器學習算法相結合,收集規整“全樣本個人”“全樣本企業”和“典型區域”三大類數據,運用機器學習算法將微觀個體與宏觀經濟的結果聯系起來,構建用大數據分析宏觀經濟的知識圖譜,為宏觀研究和政策分析提供一套全新的方法論。
北京大數據研究院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墨奇科技創始人邰騁與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副所長李建瓴共同發布了“新一代指紋識別技術”。該技術解決方案,在十億級別的指紋比對上實現了實時高精度比對,是目前全球唯一能夠實現指紋比對完全自動化的技術,被指紋專家稱為“指紋技術的革命”。
孵育大數據企業
中關村管委會副巡視員劉航在會上表示,經過三年的發展,北京大數據研究院形成了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的新模式,吸引了一批國際大數據頂尖人才,孵化了一批創新型企業,已經形成一定的產業影響力,成為服務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力量。
據悉,三年來,研究院還成功孵化了墨奇科技、博雅大數據、品見智能等一批大數據企業,打造了全球一流的大數據創新和服務平臺。
博雅大數據公司研發了國內領先的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在線實訓大數據教育平臺。該產品立足于數據科學產業人才培養,助力高校數據科學專業建設,從教學資源研發與設計、師資培養與認證等高校最為關注的應用場景出發,提供結合真實案例的學習、練習、考試、競賽、人才測評等實戰演練。目前,該平臺已累計為120多所院校、25000多名大數據從業人員提供教育培訓服務。
品見智能公司研發的品見大數據金融信貸風控平臺,針對平安租賃的汽車融資租賃業務,定制化開發了大數據機器學習風控評分模型,降低不良率,業務效率有效提升,月放貸量從不到1000筆提升至1萬多筆。
構建大數據創新發展生態系統
會上,科大訊飛、旋極信息、先進數通三家北京大數據研究院合作企業分別發布了“訊飛交通超腦”“國家北斗網格碼標準及成果”和“金融風控反欺詐”等成果,彰顯了研究院在產業化合作方面的顯著成效。
北京大數據研究院與旋極集團成立的時空大數據協同創新中心,首期啟動資金1億元,研發的空間剖分與網格化技術已用于相關部門正在建立的全球性數據保障體系,正式列為我國警用地址編碼標準,并被選為北斗終端輸出全球網格位置碼標準。
研究院與先進數通公司成立了金融大數據應用聯合實驗室,研發的大數據智能反欺詐系統在銀行模型上線一個月后即有效識別出轉賬異常的疑似欺詐交易近千萬元。
另據介紹,研究院還成立了博雅創業投資基金,首期規模1億元,已完成北京眾信易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智齒博創科技有限公司、邁吉客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3個項目的出資。
鄂維南表示,今后研究院將不斷完善、提升自身能力體系建設,全面推進以大數據為基礎的科研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政務大數據應用示范與推廣,持續引領中國大數據人才培養體系建設。
來源:《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