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5-25 國家發布
理念基礎: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是戰略資源
黨的十九大,習近平在新的時間節點和空間維度上,作出了“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的重要論斷,今年的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再度重申了人才資源在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是戰略資源,是習近平人才思想的理念基礎,也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中國特色人才事業發展的出發點。
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局,把人才發展置于其治國理政整體格局的戰略位置,把人才的價值實現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緊密相結合,鼓勵人才充分施展自身才干,積極為實現中國夢傾情奉獻智慧和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更好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無論是呼吁“切實增強人才工作的崇高責任感和使命感,全社會必須由衷地樹立起強烈的人才意識”,還是要求牢固確立人才在國家發展體系中的“四個優先”布局,還是強調“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人才”,都可以看出,人才資源的戰略地位都一以貫之。
戰略途徑: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擴大人才對外開放
改革開放是推動發展的制勝法寶。人才改革、人才開放是推動人才發展的戰略途徑。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布局下,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球人才競爭的戰略高度,多次強調要加快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擴大人才開放。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擴大人才開放以改革尋求人才紅利,是習近平指引的新時代人才開發的戰略途徑。
面對我國人才發展中與國家振興、民族復興中存在的各種不適應問題,總書記提出了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并形成了系統的人才改革思想體系。
站在全球人才競爭的戰略高度,他提出人才改革的目標要求是“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針對我國人才管理體制機制的弊端,他切中要害,提出改革關鍵是“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松綁。”在改革的內容上,習近平說強調“要改革人才引進各項配套制度”“建立更為靈活的人才管理機制,打通人才流動、實用、發揮作用中的體制機制障礙。”
在習近平人才改革思想的引領下,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進入了密集施工期,一批關鍵性重大政策相繼推出。2016年,中央頒布《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對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作出明確的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人才管理體制、工作機制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統領性改革措施。
全面推進人才的對外開放,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才思想的重要戰略特征。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明確提出要“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習近平多次強調,必須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要敞開國門誠招四方之才,將外國人才的技術專長和當今中國的發展需要緊密契合,積極利用世界文明一切有益成果。這強烈彰顯了中國面向全球引才聚才的博大胸懷,充分體現了全球化時代中國深邃的人才戰略眼光,也鮮明昭示了大國崛起過程中的高度文明自信。由于黨和政府對海外人才的真誠禮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蓬勃發展和不斷增強的世界影響力,越多越多的海外優秀人才紛紛選擇擁抱“中國機遇”,一大批國際一流專家學者陸續來華加盟,當今中國正成為一片外國高端人才高度心儀向往的創新創業熱土。在全球化的人才流動格局中,我國已從智力資源“出口國”華麗轉變為智力資源“進口國”。
實行更具包容性的人才政策,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聚合黨內和黨外、國內和國外、體制內和體制外的各方面優秀人才,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才思想的重要特色。凝聚最廣大的中國智慧和力量攜手走中國道路,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途徑,而人才正是智慧和力量的最現實載體。為此,習近平強調指出,要把做好留學人員工作作為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任務,不斷加大黨外代表人士的培養、選拔和使用,高度重視體制外知識分子的隊伍建設。要讓人人都真正成為中國夢的熱情參與者、有效貢獻者和責任擔當者,在一個共同的奮斗目標和理想信念引領下,集聚社會各階層的優秀人才形成最充分、具有廣大代表性的人才統一戰線,從而形成強大的圓夢合力,眾志成城,齊心協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而團結奮進。
根本原則:堅持黨管人才原則
黨管人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才制度建設的根本原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
總書記明確指出:“黨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觀、管政策、管協調、管服務。”黨管人才作為我國人才制度體系建設之“綱”,它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人才制度優勢,成為我國全面參與激烈的國際人才競爭、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人才機制的最大組織保障。黨管人才原則使黨能夠從全局高度精準地聚焦和審視人才戰略方向,有效發揮黨在人才工作體系中判大勢、謀大局、抓關鍵的頂層設計功能,及時采取有力政策措施,科學塑造黨和國家的人才發展格局,確保黨的人才方針政策得到全面、系統、完整地貫徹落實,從而最大限度地匯聚人才合力、最大程度地激發人才效應。可以說,黨管人才的實質內涵就是通過黨愛人才、黨培人才、黨育人才,從而實現為黨聚才、為國聚才和為事業聚才的根本目標。
黨管人才必須與依法治國緊密對接。要注重運用法制思維和手段推進我國人才開發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加快健全涵蓋培養、引進、流動、評價和激勵等各環節的人才法律法規,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的黨管人才法治保障體系,持續提升黨管人才的法治化效應。只有將黨管人才與以法治才始終相貫聯,堅持以法治方式構建保障人才成長發展的優良社會環境,才能真正有效地奠定起我國人才建設的合法性基礎,不斷增強黨管人才的政治統領力和社會感召力,提高人才開發工作的政策公信度和公眾滿意度,從而構筑起我國全面深入參與全球化人才競爭的顯著制度優勢。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才思想,是在準確把脈當今世界發展大勢、深刻分析人才成長規律的基礎上所形成的突出理論貢獻,它弘揚了新時代的人才精神、呼應了新時代的人才訴求、樹立了新時代的人才導向、描繪了新時代的人才藍圖、書寫了新時代的人才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