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院簡介
核科學與技術學院其前身為1958年“哈軍工”創建的核動力裝置專業。2005年12月12日成立核學院,確立了“國際化、開放式、研究型、高水平”的發展思路,是國內重點高校設立的第一個“核學院”。
學院現有全職教職工78人,專任教師60人,其中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17人,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17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49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2%。現有博士生導師16人,碩士生導師41人。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國際學術大師2人,國內外知名學者15人,兼職(客座)教授25人。擁有“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專家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龍江學者”3人。學院現有各類學生1339人,其中本科生950人,碩士研究生221人,博士研究生103人,留學生65人。
學科自成立以來,堅持在核安全與仿真、核動力裝置性能與設備、核反應堆熱工水力、核反應堆物理、乏燃料后處理技術、輻射應用及探測技術、輻射防護與環境保護技術等方向上開展前沿技術研究,不斷探索相關的機理問題,發現新規律,揭示新機理,創新新技術。累計承擔來自科技部、國家能源局、國家自然基金委、總裝備部、國防科工局、海軍裝備部等下達或委托的各類科研項目480余項,科研經費總額超過6.2億元。在上述研究方向開展了一系列的科學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及省部級科技獎勵等30余項,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1600余篇,國際、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30余項,為推動核能科技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學院優勢
1.核科學與技術學科——學校“三海一核”主干學科;
2.擁有“核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博士學位授
權點、碩士學位授權點;
3.擁有國內高校核科學中唯一的教育部、國家外專局“111”學科創
新引智基地;
4.擁有“核安全與仿真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
5.擁有科技部“核安全與仿真”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6.工業和信息化部“核動力安全與仿真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牽頭單位;
7.國防科技工業“核動力技術”創新中心依托單位,“核材料技術”
創新中心成員單位;
8.國內高校中首個建成國際一流水平的國家級“核科學與技術”虛擬
仿真實驗教學平臺;
9.擁有首批國防科技工業創新團隊和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
10.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核科學與技術學科”排名與清華、中科大
位列三甲,與北大、西交大并列第三;
11.“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在我國核工程類專業中第一個通過工程
教育認證;
12.“核化工與核燃料工程專業”是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
養計劃”專業;
13.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首席專家中,我校校友占五分之三。
二、研究方向
1.核能先進仿真技術
2.核動力運行支持技術
3.核安全分析技術
4.反應堆嚴重事故預防與緩解技術
5.核反應堆熱工水力技術
6.先進熱工水力測量技術
7.核工程材料和輻照損傷效應
8.輻射物理與應用技術
9.核反應堆物理與安全
10.核燃料循環
11.放射性廢物處理
三、其他
除學校提供的相關引進人才待遇外,學院提供相應的辦公和實驗用房,并在研究生招生、科研項目申請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
四、聯系方式
聯系人:秦老師
Email:qinyongfeng@topposer.com
Tel:13261269758
地址:哈爾濱工程大學31號樓35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