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3-25 科技相關
Ferenc教授, 2023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2022年沃爾夫物理獎得主,歐洲科學院院士,奧地利科學院院士,匈牙利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他是奧地利維也納工業大學電氣工程系激光物理學博士學位。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MPQ)所長,同時擔任德國慕尼黑大學(LMU)物理學院實驗物理學-激光物理學主席、教授。他是德國慕尼黑先進光子學中心(MAP)聯合創始人和創始主任,也是德國慕尼黑大學先進激光應用中心(CALA)創始主任和匈牙利分子指紋識別中心(CMF)科學主任和首席執行官。
Krausz教授對進入越來越小的空間和時間維度的探險活動非常著迷。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當他在奧地利維也納工業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他就對利用當時新型激光器所能實現的極短光脈沖來實現這一目標的想法印象深刻。他的目標是開發新的激光技術,實時跟蹤原子、分子和固體中電子的運動,從而直接觀察量子力學過程。他的研究包括非線性光-物質相互作用,從紅外到X射線光譜范圍的超短光脈沖生成,以及超快微觀過程的研究。通過使用啁啾多層鏡,他的研究小組使僅由幾個波周期組成的強光脈沖可用于廣泛的應用,并利用它們將超快科學的前沿推向阿秒系統。他最近在阿秒物理學方面的研究方向是控制和實時觀察電子的原子級運動,以及為物理學和生物醫學的應用開發明亮的X射線和帶電粒子源。他還開發了有助于診斷癌癥和眼科疾病的激光。
研究領域
Ferenc教授的研究興趣主要涉及超短脈沖激光技術、阿秒物理學、高場物理學、基本電子過程的實時觀測、激光系統的開發、千兆瓦場合成器(PFS)、非線性光學、原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X射線物理。
Ferenc教授和他的團隊首次成功地生成并測量了阿秒級的光脈沖。一個阿秒是十億分之一秒。Krausz利用這些阿秒光脈沖來實時跟蹤原子和分子中電子的運動。他和他的團隊已經開發了激光系統和組件,使這種觀察成為可能。電子的移動速度約為每秒一千公里。在激光系統中,阿秒閃光燈的作用就像極短的照片閃光燈一樣,將運動定格在某個時間點上。Ferenc Krausz周圍的研究人員因此能夠測量出一個電子需要7到20阿秒才能穿過原子殼。確切的速度取決于電子之間以及與原子核之間相互作用的程度。
利用他開發的工具,Krausz成功地對基本的電子過程進行了實時觀察,如電荷傳輸、隧道和光電效應。該技術還可用于開發量子計算機和超導體,或用于醫學,例如惡性腫瘤的早期檢測和治療。例如,基于激光的粒子療法比常見的腫瘤放射療法更溫和、更精確。
Ferenc教授的研究重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多倍頻程激光的紅外/可見/紫外瞬態的合成;
2.從太赫茲(THz)到拍赫茲PHz頻率的電磁場采樣;
3.探索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進行超靈敏的光場探測;
4.推進電場分子指紋分析,探索其在健康監測和疾病檢測方面的潛力;
合作方式:參會演講,企業聘首席科學家、顧問,建諾獎工作站等;
咨詢方式:13011868446(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