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8-28 政府資金申報
全球化智庫(CCG)聯合智聯招聘發布《2018年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這份權威性調研揭示了海歸回國就業的現狀、問題及趨勢。
下面整理了報告所有內容,數據非常詳細,計劃出國或者回國就業的小伙伴都可以參考一下,也可以轉給身邊需要的朋友們。
豐富閱歷是選擇留學主要原因
教育部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留學人員回國人數達到48.09萬人,其中獲得碩博研究生學歷及博士后出站人員22.74萬。他們中的很多人在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各個領域做出突出貢獻,成為新時代我國國際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
同時,留學的意義也不局限于出國深造鍍金。
報告通過調研發現,“體驗他國文化、生活,豐富個人閱歷”是海歸群體選擇出國留學的主要原因,占比達到76%。
其中,女性相對于男性來說,更青睞于該選項為其出國留學所帶來的附加意義。
此外,“磨煉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和“國外教育水平相對較高”也是重要原因,分別占比52%和51%。
另有33%的人選擇“海歸回國發展更有競爭力”;
因“國內優質教育資源競爭激烈”、“計劃未來在國外發展”和“其他”原因選擇出國留學的比例相對較低。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留學低齡化趨勢明顯
報告指出,從首次出國前所處教育階段分布來看,海歸群體中本科學歷出國留學的占比最高,達到51.54%,其次是高中和碩士研究生階段,占比分別為29.79%和12.12%。
博士研究生、初中和小學及以下階段占比較小,分別為0.67%、1.54%和1.14%。
與2017年調查結果相比,2018年高中階段出國留學的比例提高了9個百分點,本科和研究生階段則分別降低了4個和7個百分點,留學低齡化趨勢明顯。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留學女性愛去英國,男性青睞美國
從最近一次留學國家/地區分布占比情況看,英國、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和韓國是海歸群體留學的主要國家,占比分別為19%、18%、10%、10%以及8%。此外,加拿大與法國占比接近,分別為5%和4%。
從留學國家男女比例來看,作為主要留學目的國的英國和美國存在較大差異。其中,女性海歸更青睞于英國,占比高達22%,其次是美國的15%;而男性海歸這一比例恰恰相反,21%的男性最近一次留學國家為美國,而15%的男性群體選擇赴英國留學。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熱門學科為經濟學與商學
在最近一次留學中的主修科目中,經濟學與商學類占比最高,達到43%。其次,分別是藝術與人文科學(14%)、工程學(10%)、計算機科學(5%)、管理學(5%)、社會科學與公共衛生學(4%)、及語言學(3%)。
主修科目男女比例分布差異明顯
在主修科目的數據中,除經濟學與商學類男女比例接近之外,其他主修科目因文理區分在男女比例的分布上差異明顯,文科類專業(如藝術與人文科學、語言學等)女性占比高于男性,而在理工科類專業上則男性比例較高。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留學收獲是否達到預期值
對于“留學后的收獲是否實現了預期”這一問題,海歸群體中接近一半的人持肯定態度。
調查發現,分別有34%和11%的受訪者選擇“收獲高于預期”和“收獲遠高于預期”,留學收獲達到預期的比例為45%;另有28%和8%的受訪者認為“收獲低于預期”和“收獲遠低于預期”,留學收獲未達到預期的比例達35%;還有20%的受訪者對留學收獲是否達到預期則表示“不清楚”。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留學生回國主要原因
近三成留學生因國外的經濟、政治或社會環境不利于留學生發展選擇回國。
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和特朗普上臺后美國移民政策的緊縮對留學生的選擇產生一定影響。
“方便與家人、朋友團聚”繼續成為海歸群體選擇回國發展的首要原因,有67%的海歸選擇了這一選項;
其次,“國內經濟發展形勢好”以40%的比例位居第二。
從性別差異來看,研究發現,選擇“方便與家人、朋友團聚”的女性海歸(75%)多于男性海歸(58%),而與女性海歸(35%)相比,則有更多男性海歸(47%)因“國內經濟發展形勢較好”回國。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海歸成才大戰爭奪對象
海歸成人才大戰爭奪對象,北上廣是首要目標城市,東北和中西部人才流失嚴重,吸引海歸人才政策有待改善。
最近一年,城市間的“人才大戰”從一線城市擴散到二、三線城市,人才資源越來越受到關注。
數據顯示,海歸群體生源地占比超過5%的省市有北京、廣東、山東、遼寧、江蘇、河北,分別占海歸群體的9%、9%、8%、7%、6%和5%。
可以看到,海歸群體的生源地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區域,從社會發展、經濟發展和人口規模上來看,這些省市較中西部地區仍具有一定優勢。然而,從海歸群體的現居住地來看,省市之間的人才聚集能力區別顯著,即有些省市在該過程中成為人才磁鐵,吸引和集聚海歸,另一些省市則在人才競爭中面臨海歸人才流失的挑戰。
從海歸群體的現居住地來看,北京、上海、廣東是省市間海歸人才競爭中的受益者,海歸群體遷入數量分別占海歸群體總量的12%、8%和6%,即在假設生源地為北京、上海和廣東的海歸群體在回國后均未發生遷移 的基礎上,有額外12%、8%和6%的其他生源地海歸群體遷移到這三個省市;
從增幅上來看則更加明顯,北京、上海和廣東海歸群體凈增幅分別為141%、278%和72%,即在假設生源地為北京的海歸群體未發生遷移的基礎上,有超過該群體1.4倍的其他生源地海歸群體選擇在北京發展,而這一現象在上海則接近3倍。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報告指出,海歸群體流失方面 ,黑龍江、山西、河南、河北和湖南流失比例較大,分別為81%、60%、58%、49%和46%,東北地區和中西部地區在“人才大戰”中將面臨更更加嚴峻的挑戰。
對產生遷移的海歸群體進行城市選擇的具體分析來看,“經濟發展快”、“國際化程度高”、“具有多元文化,包容性強”、“產業基礎好”為海歸群體最為關注的城市要素,關注度分別為56%、38%、34%和18%。
從性別差異看,除對“經濟發展快”的關注程度接近以外,女性海歸群體更關注“國際化程度高”、“具有多元文化,包容性強”,分別比男性高出8個百分點和12個百分點,而男性海歸群體則更關注“產業基礎好”,比女性高出12個百分點。
回國后的融入情況顯示,97%的受訪者能夠在回國發展中實現社會融入,其中能夠“順利實現融入”和“有困難,但能漸漸融入”的比例均占48%。約3%的受訪者始終無法融入,與2017年的調查結果相比,始終無法融入的海歸比例降低了2個百分點。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留學回國就業優勢
海歸群體在國內就業方面存在的優勢主要包括:“語言及跨文化溝通能力強”、“具有國際視野”和“生活適應能力強,更加獨立”。選擇比例分別為73%、59%和37%。
此外,也有受訪者認為海歸的就業優勢還包括“批判性思考能力強”(25%)、“更了解海外市場,容易在海外市場建立品牌或分銷渠道”(16%)、“更具創新能力”(16%)等。
與2017年相比,海歸對具有國際視野的優勢評判有明顯下降,選擇比例從86%下降到59%。
當前,中國參與全球化發展不斷深入,國際化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加之國內高校國際化教育理念的快速發展,使國際視野的獲取范圍進一步擴大,但海歸群體更加直接接觸到國際領域的優勢仍然明顯。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求職周期方面,男性與女性海歸的差異并不明顯。42%的海歸能夠在歸國一個月以內找到工作;40%的海歸能夠在1-3個月找到工作;需要4-6個月的占比為13%;需要6個月及以上的占比僅為5%。與2017年的調查數據相比,1個月以內找到工作的海歸比例提升了10個百分點,同時,需要6個月及以上求職時間的比例下降了6個百分點,說明海歸在國內就業市場的競爭力有一定提升。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金融業就業比例超過信息技術服務業升至第一位,制造業比例有所上升。
報告指出,在就業行業方面,金融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制造業、教育、批發和零售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排名靠前,所占比例分別為14%、13%、12%、11%、8%和7%。
可以看到,在排名靠前的行業中,因性別不同,海歸對于行業的選擇也存在一定差異。
對于女性海歸來說,教育(15%)和文化/體育和娛樂業(10%)占比明顯高于男性;對于男性海歸來說,金融業(17%)和制造業(15%)占比則明顯高于女性。與2017年相比,金融業就業比例超過信息技術服務業升至第一位,制造業的比例也有所上升,從2017年的第5位升至2018年的第3位。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薪酬待遇有所提高,但滿意度降低
調查顯示,工作收入與個人期望相比,認為收入高于甚至遠高于預期的海歸不足1%;僅有19%的海歸認為工作收入基本符合預期;認為收入水平低于預期和遠低于預期的海歸占比分別為49%和31%。
綜合來看,雖然海歸群體的整體收入水平較2017年有所提升,但80%的海歸認為收入水平低于預期的情況,較2017年69%的比例來看,海歸群體收入與預期矛盾進一步加劇。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報告分析發現,企業發展前景不明是最主要的原因,占比達到25%;22%的海歸由于薪酬水平跳槽;“有了更好的機會”、“職位晉升受限”、“對目前的工作不感興趣”也各自占據10%以上的海歸比例。
相比2017年的調研結果,因薪酬水平產生工作變動的比例上升了9個百分點,顯示出海歸回國后的薪資水平與期待存在較大差距,提升其薪資待遇成為企事業單位提升海歸人才就業滿意度的重要方向。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30%海歸創業選擇對口領域
報告顯示,海歸創業行業選擇排名前三位的行業分別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7%)、批發和零售業(15%)、教育(11%)。
前兩名以男性創業者居多,而在教育行業,女性創業者遠高于男性,為14%;出現女性創業者比例高于男性的創業行業還有“住宿和餐飲業”等。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進一步分析海歸創業者選擇該行業創業的原因,30%的海歸是因為“留學專業與創業行業緊密相關”,其次24%的海歸選擇了“主要合伙人的創業理念”,再次為“該行業是創業熱門行業”,占比為17%。因“家庭背景”而選擇該行業創業的比例為11%,因“相關技術專利、國家或地方發展規劃相匹配”“個人愛好”因素選擇相關行業創業的比例均為6%。
其中,女性海歸創業者相對男性來說,關注留學專業與創業行業相關性、創業熱門行業和家庭背景的比例更高。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海歸創業過程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難仍然是運行成本高,占比56%,我國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其次,對國內市場不夠了解的比例達到38%,因融資困難的比例為37%,相關創業服務不到位、政府相關政策配套不齊、技術成果轉化比較困難、國內研發水平尚不支持、企業國際化發展比較困難分別占比為27%、21%、13%、8%、6%、1%。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海歸創業者對于企業運行成本高的反應較男性海歸創業者更為明顯。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報告指出,不同性別的海歸創業者對創業服務為其創業提供幫助的評價有顯著差異。其中,認為幫助非常大的男性比例為23%,而女性僅為4%;認為幫助較大的男性比例為26%,女性為18%,認為一般的男性比例為21%,而女性比例達到43%;認為幫助很小的男性占比為5%,女性占比11%;認為沒有幫助的男性比例為14%,女性比例為7%;認為不清楚的男性比例為12%,女性比例為18%。
在創業服務的供應方面,應當對女性海歸創業者予以更多的關注。
加油吧!留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