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2-09 國家發布
——中石化集團公司石油化工領域首席專家 宗保寧
目前國內的基礎化學品、大宗化學品長期處于過剩狀態,但高端化學品一直大量依賴進口。我國石化行業雙循環的發展格局目前尚未形成,高端化學品的短缺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主要短板。
我國的高端化學品在國際市場占有率低的原因是缺乏對關鍵科學問題的認識,沒有掌握核心技術。我國目前的基本有機化學品生產技術主要是以前從國外引進的成套技術,在碳碳鍵插入氧原子和氮原子制備各種化學品過程中,碳、氧、氮原子利用率不高。我國高端化學品生產技術的開發必須依靠自己,也只能依靠自己。未來還需要進一步布局謀劃,重點攻關功能材料和電子級化學品等領域的生產技術,推動其產業化。
2、促進合成材料高端化發展
——中石化集團公司石油化工(合成材料)首席專家 梁愛民
“十四五”期間要堅持四個面向促進合成材料高端化發展。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重點攻關關系國家戰略安全的深地、深海、深空領域所涉及的耐高低溫、耐老化腐蝕的密封、阻尼、高強柔性材料關鍵核心技術。
面向經濟主戰場,針對高鐵、航空、交通運輸所需的耐疲勞、減震、密封、節能彈性體,電子通信和智能機器領域的電磁聲光功能材料,建筑領域的節能環保隔熱、光能轉化材料,環保領域的功能膜和生物降解材料,開展材料功能化、高端化的系統攻關并實現產業化。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廣泛開展國內外合作,構建創新平臺、聚一流人才系統,實現高端材料的原始創新。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針對醫藥衛生領域所需的人工關節、醫用材料、藥物納米載體材料開展協同攻關,逐步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自立。
3、攻克高端碳材料關鍵技術
——中石化集團公司高級專家 劉繼華
長期以來,科技含量更高的碳材料產品依賴進口,國防、軍工、航空航天等領域用碳材料優級產品極為短缺。
如何穩步占領高端產品市場,成為新材料領域發展的迫切問題。公司持續加大對外合作力度,集聚高端科技領軍人才,培養跨學科綜合型人才,是邁向技術先導型公司的關鍵。
科技工作者要加強基礎研究,持續攻堅克難,矢志打破發達國家對高端碳材料的市場壟斷和技術封鎖。同時,做好重大科技專項梯次接續和統籌部署,積極搶占碳材料領域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
4、加快高端聚合物單體開發
——中石化集團公司高級專家 高端精細化學品重點實驗室主任 劉仲能
目前,部分高端聚合物材料的開發缺乏關鍵單體合成技術的支撐,嚴重制約相關材料的開發與應用。
一是聚焦現有產品鏈升級增效、產品高性能化和功能化的需求,傾力打造高端聚合物關鍵單體綠色合成的共性技術開發平臺;二是建設柔性中試裝置加快放大驗證,強化院所與企業協同攻關快速形成產能;三是針對精細化學品開發的特點,優化機制進一步提升在項目組織、攻關、轉化及市場開拓等環節的效率;四是組織專家團隊調研分析現有化學品生產裝置及其副產物情況,對聯副產品分離利用和擬淘汰裝置用于聯產或轉產高附加值精細化學品的可能性進行研判,及時布局針對性研發,盤活存量資產、優化產品結構實現增效。
5、促進煉油工業向更高水平
——中石化集團公司石油煉制領域(重油加工技術)首席專家 許友好
煉油工業未來在中國仍將穩定發展,但同時面臨著原油重質化和劣質化、成品油質量標準持續升級和產品結構需求迅速變化等諸多挑戰。
我國煉油工業需要進一步解決催化反應與熱反應之間的矛盾,提高反應的轉化效率并減少生焦;大幅度減少干氣和甲烷生成;精準實施碳碳鍵斷裂,提高碳效率的同時滿足產品方案的變化。逐步將我國煉油工業以成品油為中心部分轉化為以低碳烯烴、芳烴和動力源為中心,促進煉油工業向更高水平發展。力爭在“十四五”期間,開發出生產乙烯、丙烯的重油高效加工技術;開發出生產燃料油、針狀焦原料和碳材料原料的重油高效利用技術;開發出劣質重油高效處理技術,使更多劣質原油得到利用。
6、進一步提升碳一化工技術水平
——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首席專家 劉紅星
針對我國富煤少油的資源特點,以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為目標,上海院于本世紀初布局碳一化工方面的研究,以煤炭代替石油制備化學品,所開發的項目如甲醇制烯烴、合成氣制化學品、煤炭清潔利用等都取得長足發展。
在“十四五”期間,將進一步提升中國石化碳一化工技術水平,通過深層次基礎研究推動工業化開發的進展,在開發更高性能的催化劑、開發新一代反應工程技術、降低物耗能耗、提升裝置經濟技術指標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
本文內容來源于中國石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