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3-01 科技相關
德國是當今世界第四、歐洲第一經濟大國。德國經濟之所以能持續穩定健康發展,關鍵在于德國堅持發展實體經濟和生產性服務業,并能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走專業化、技術型道路,牢牢守住全球產業鏈中的高端,樹立“德國制造”這塊象征優質、高效和創新的金字招牌,保持產品的競爭力。德制造業門類齊全,汽車、機械制造、化工醫藥和電子電氣是德傳統四大支柱產業,新能源和環保技術也是德國的優勢產業。
一、汽車和汽車配件工業
德國是現代汽車的發祥地,是生產汽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自從1886年卡爾-本茨發明第一輛汽車至今,德國的汽車工業已經走過了120多年的發展歷程。德國是世界上汽車制造強國,奔馳、寶馬老少咸知,大眾、奧迪、保時捷有口皆碑,德國高檔汽車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70%。根據德國貿易和投資委員會(GTAI)2018年發布的一份報告,德國汽車業產值在德國GDP占比高達20%,貢獻了歐洲60%的研發增長,占全球汽車業的研發投入的三分之一。德國在2017年的汽車產量達550萬輛,其中78%出口至全球市場。
德國汽車工業之所以能以較多的優勢領先于其他產業,長期保持德國第一產業地位,展現超群的實力和強勁的發展勢頭,其發展特點值得關注。首先,德國汽車生產企業高度重視研發,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德國汽車工業平均每天就有十項專利產生,每年獲得的專利3650項,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冠軍。所有這些都確保了德國汽車工業在全球的技術領先優勢,凸現了德國汽車工業在德國經濟中的核心地位。
德國主要汽車制造商有大眾汽車、戴姆勒、寶馬、奧迪、保時捷、歐寶和曼(商用車)等整車企業和博世、大陸、采埃孚(ZF)、蒂森·克虜伯、西門子VDO等大型汽配企業,另外德國還有近千家中小型汽車零部件企業。
二、機械設備制造
在德國,機械設備制造行業是擁有一百三十余萬從業人員的最大行業雇主,營業額為2320億歐元(2018)。德國機械生產總值為2240億歐元(2018),且德國的機械設備制造業是以出口為導向的(出口比例為79.3%;2018)。機械與設備行業(M&E)是德國第二大工業產業,也是德國最具創新力的工業產業,是推動德國成為高新技術國家的重要科技動力之一,融合電子科技,機器人技術,材料技術以及軟件工程等重要未來科技因素。機械設備制造業是德國就業人數最多的行業。該行業以中型企業為主,87%的企業員工人數不足250人。德機械設備制造業是典型的出口導向型產業,是世界第一大機械設備出口國。
在機械設備業32個產品領域中,德國產品在16個領域為世界出口第一,包括驅動技術機械、材料處理機械、農業機械、食品及包裝機械、壓縮氣壓及真空技術機械、精密儀器、加工機械、液壓泵、液壓設備、塑料及橡膠機械、印刷機械及造紙技術設備、紡織機械、測量機械、工業爐和冶金設備、木材加工機械、建筑機械及清潔機械設備。另外在民用航空技術設備、閥門及管件、機床、電力消防器材和設備等5個領域據世界出口第二。
下面是德國十大制造企業:
Siemens – 西門子
德國跨國集團,總部位于柏林和慕尼黑,是歐洲最大的工業制造企業。
Bosch – 博士
德國一家電子工程領域的跨國集團,總部位于德國斯圖加特附近的Gerlingen。博世的核心運營領域分布在四個業務領域;移動解決方案(硬件和軟件解決方案),消費品(包括家用電器和電動工具),工業技術(包括驅動和控制)以及能源和建筑技術。
Kion Group -凱傲集團
德國跨國材料處理設備制造商,總部位于德國黑森州法蘭克福。其主要產品是內部物流,倉儲解決方案和工業卡車。
Thyssenkrupp - 蒂森克虜伯
是一家德國跨國集團,專注于工業設備和鋼鐵生產蒂森克虜伯的產品范圍從機器和工業服務到高速列車,電梯和造船業。附屬公司蒂森克虜伯海事系統公司還為德國和外國海軍制造護衛艦,輕型護衛艦和潛艇。
Enercon – 愛爾康集團
Enercon GmbH總部位于德國下薩克森州的Aurich,是世界第四大風力渦輪機制造商,自九十年代中期以來一直是德國的市場領導者。風力渦輪機制造商Enercon也是可再生能源發展趨勢的受益者之一。
GEA Group - 基伊埃集團
作為國際性工程技術集團,專注于為尖端復雜的加工工藝生產流程提供世界領先的工程技術和設備。
Voith - 福伊特集團
成立于1867年1月1日,是從事機械工程相關業務的家族式跨國公司,其總部設于德國海德海姆。
Claas - 克拉斯
是一家農業機械制造商,成立于1913年,總部位于德國北萊茵威斯特伐利亞州。產品范圍包括聯合收割機,飼料收割機,打包機,割草機,拖拉機,攤草機和其他收割機。
MAN – 曼恩集團
是德國機械工程公司和MANGroup的母公司。它是汽車制造商大眾汽車公司的子公司。MANSE總部位于慕尼黑。它的主要產量是汽車工業,特別是重型卡車。另外也包括生產用于各種應用的柴油發動機,如船用推進器和渦輪機械。
Dürr – 杜爾集團
全球性的機械和設備工程公司,其客戶包括幾乎所有熟悉的汽車制造商及其供應商。其他市場包括,例如,機械工程,化學和制藥行業,木工行業。
三、化工制藥業
化工及制藥是德國第三大支柱產業,擁有巴斯夫、拜耳、默克、林德等一批著名跨國企業,吸納就業45.4萬。數據顯示,2018年德國化工及制藥業產業銷售收入突破2040億歐元。德國是世界最大的化工產品出口國,是歐洲首選的化工投資地區,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研究機構和高素質勞動力。全行業從業人員46.5萬人,受高等教育程度很高。58所大學的化工系、24所大學的應用科學系及68所非大學化工研究機構提供化學研究,使德國化工制藥業多年來保持研發優勢。
四、電子電氣工業
德國擁有世界技術領先的電子電氣工業。德國電子電氣工業每年技術革新支出150億歐元,占該行業營業額的10%,其中研發投入120億歐元,約占德國工業總研發投入的五分之一。德國制造的電子元件一半以上用于出口,出口的80%以上進入歐盟國家。德國電子元件主要產品包括:半導體(集成電路、高保真分立元件)、電阻器、電容器、縮合器、感應器、無源及混合微電路、電子機械元件(連接器、開關)和印刷/混合電路板等。
德國電子元件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德國汽車業的發展。汽車電子行業是德國電子元件的最大消費者,通信領域、電子數據處理和工業電子也是其主要用戶,分別占20%左右的銷售份額。未來德國電子元件市場的發展主要依賴汽車業的發展及工業電子領域的發展。知名的德國電子電氣行業龍頭企業有西門子、英飛凌、博世、捷德(Giesecke& Devrient)、庫卡(KUKA)等。
五、可再生能源產業
德國不僅把發展可再生能源作為確保能源安全、能源多元化供應和替代能源的重要戰略選擇,而且也視之為減少碳排放和節約化石類燃料引起的環境問題的重要措施。德國在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水力發電等開發利用方面居世界領先水平。德國可再生能源協會認為,到2020年德國可再生能源發電可保證全國約一半的電力需求。德國決定在2022年前關閉所有17座核電站,進而大幅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為保持和拓展該領域的強勢地位,德國政府花費巨額用于支持技術革新,其中大部分資金用在可再生能源開發、可再生原材料生產和能效提高方面。目前,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替換、節能、減排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