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9-25 科技相關
24日,由內蒙古興安盟農牧局、興安盟科技局、科爾沁右翼中旗人民政府主辦的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耐鹽堿水稻現場測產驗收評議會,在當地科右中旗巴彥淖爾蘇木舉行。由黑龍江農科院、揚州大學、湖南省農業農村廳等六單位專家構成的專家組,現場收割測產,均畝產達 508.8公斤 。
該鹽堿地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占地面積約1000畝,主要用于引進耐鹽堿植物種類,篩選不同品種,研究配套栽培技術,邊試驗示范,邊推廣。其中,以耐鹽堿水稻種植為主,有水田面積約600畝,開展了耐鹽堿水稻品種資源鑒定,引種觀察,品種篩選,品種展示,品種擴繁及肥料試驗,改良劑試驗等。目前,自選和外引品種資源達600余份。
據悉,該基地屬蘇打型鹽堿地稻作改良基地。堿性PH值接近9,鹽度高于千分之六,屬于寸草難生之地。這里,不僅長出了水稻,大面積試種結果還大大超過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提出的,鹽堿地堿度PH值9,或鹽度千分之六的情況下,畝產300公斤以上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