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色蜜臂av毛片,国产91导航,亚洲香蕉网站,精品福利视频在线,深夜福利亚洲精品app,午夜亚洲成人

技需網

我的位置:首頁 > 最新資訊 » 政府資金申報 » 正文

通河外引內育人才匯聚興業強縣

發布時間:2018-11-26 政府資金申報

黑龍江日報11月26日訊 國以人治,政以才興。近年來,通河縣牢牢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大力實施人才強縣戰略,多渠道招才引智、多方位育才選將,全縣人才戰線捷報頻傳。

目前,通河縣各級各類人才共計26397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0.15%。其中,企業經營管理人才3837人,專業技術人才6795人,高技能人才1306人,農村實用人才12567人,社會工作人才532人。全縣人才總量持續增長,高層次人才隊伍不斷壯大,人才主體創新創業活力充分迸發,為通河轉型升級、綠色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通河縣委書記劉長河說,開創綠色發展新局面,人才是競爭之本、轉型之要、動力之源。近年來,通河大力實施人才強縣戰略,人才工作亮點紛呈、成效顯著。培養造就了大批優秀人才,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全面進步。

健全機制黨政齊抓重人才

通河縣委縣政府牢固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視人才為第一資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動力,把“人才優先發展”從一句口號、一個理念,轉變為一系列有力的政策、一項項可行的措施。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形成了縣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相關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齊抓共管,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以健全的制度政策為綱。大力推進人才發展制度改革創新,狠抓工作謀劃落實,相繼制定出臺了《通河縣引進高層次人才管理辦法》、《特殊專業技術人才引進優惠政策》、《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優先發展政策措施,全縣人才工作思路不斷深化,工作機制逐步健全,服務環境日趨優化,人才創新、創造、創業能力大幅提升。

以充分的資金投入為要。資金向人才工作傾斜,在壓縮財政開支的背景下,專題研究啟用專項資金,加大“優秀人才”獎勵,組織各類人才培訓。該縣已將人才專項資金納入縣級財政預算,并逐年增加經費保障。

廣納群賢海納百川引人才

通河縣不斷加強人才和智力引進力度,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構筑人才強磁場。

依托公開招考,儲備優秀人才。針對教師、醫生、農技等專業人員和黨政機關公務員的“斷檔”情況,逐年加大招考力度。五年來,全縣共招錄公務員264人,選調生25人,招聘教師162人,招聘醫護人員81人,2017年招錄碩士研究生等高層次人才7人,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有力推進,機關干部隊伍結構不斷優化。

引資引智并舉,圍繞產業引才。堅持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并舉,積極探索“產業+人才”模式,與清華大學合作共建學生社會實踐基地,192名高精尖專業人才到通河實踐培訓。與遼寧省經濟林研究所友好合作,建立遼寧省經濟林研究所通河分所,駐點專家為大果榛子種植戶全程跟蹤輔導,助推通河林下經濟產業快速發展;與哈工大盛世特飛公司合作開發集研發、生產、培訓、應用為一體的無人機產業園項目,建設全國最大的無人機駕駛培訓基地。

通過精準靶向對接,共享人才資源,引入高端“智囊團”,目前,通河縣已與16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縣校合作關系,先后有300多位院士、博士等頂級人才為我縣產業發展助力,提供智力支持,初步形成了依托產業引進人才,依靠人才發展產業的良性發展格局。

創新方式多措并舉育人才

堅持“外引內育”雙向精準發力,在對外引才聚才基礎上,堅持對內育才儲才,立足縣情發展實際,以“組合拳”推動人才隊伍規模更大、結構更優、素質更高。

與高校“聯姻”,助人才提升。與東北農業大學、八一農墾大學、黑龍江農業職業學院等高校聯合,推進人才培養新模式。圍繞全縣農業發展所需,將教授請到田間地頭,讓農民走進大學課堂。根據產業發展實際需求,請專家教授出謀劃策,點石成金。通過“聯姻”互動,引進優秀科技創新成果,打造地方特色綠色產業品牌,為推動經濟優化升級奠定了堅實基礎。

建區域聯盟,享優勢資源。積極發揮黨校主陣地作用,組建巴木通方依“五校聯盟”辦學體制,整合教學資源,堅持“教師互聘、學員互派、課程互選”辦學方針,壯大了縣內教學力量,提高人才培養實力。近年來,通河縣培訓黨政領導干部、后備干部、專業技術干部、優秀年輕干部、村干部等各類人才6000余人次。全縣黨校工作在全市第一,全省前十。

筑巢引鳳優化環境聚人才

人才是可以流動的第一資源,人才競爭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人才環境的競爭。近年來,通河縣緊緊把握這一關鍵點,硬環境看得見,軟環境更貼心,堅持以最好的環境集聚最好的人才,以最優的服務吸引最優的人才,以最大的誠意留住最需要的人才。

人才公寓招英才。為解決外來單身大學生、專業技術人才居住問題,通河早在2015年在哈爾濱市率先啟動人才公寓建設,總建筑面積4575平方米,總投資2000萬元,2016年9月投入使用,共入住各類人才120余人,徹底解決了優秀人才的居住難問題。購房補貼促安居。實施《吸納外來人才優惠政策》,凡外來人才在通河購房并落戶的,均可根據實際情況享受約1萬元的購房補貼。截至目前,已發放補貼2700多萬元,累計有2800人受益。

載體搭建促創業。2017年,通河縣建設創業創新產業園,投資7500萬元,建設標準化廠房5萬平方米,實行“三扶四補五減六免”政策,讓輕資產高新企業拎包入駐。不到一年時間,已引進國家“千人計劃”人才馬來西亞客商莊展鵬投資的殼氏新材料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進駐,總投資1.9億元,達產后年納稅1000萬元以上。2017年6月成立通河縣電子商務產業園,總投資2400萬元,辦公面積1600平方米,重點規劃建設電商產業核心區、產品成果展示區、大學生創業洽談區、人才培訓交流區、“四區一體”。2017年9月,成功爭創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電商企業已經成為通河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就業的新動力。

案例來源:東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