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角色:
所屬機構:
聯系人: ****
聯系方式: ****
涉及行業: 水環境在線監測系統
聯系郵箱: ****
免責聲明:此信息由網站會員發布,所涉及的全部信息(包括圖片)僅供參考,本網站不保證信息完全真實、有效,也不構成任何建議。詳細請見本站法律聲明。
汽車制造業及機械工業的飛速發展以及環保要求日益嚴格使我國潤滑油的生產面臨著經濟效益及環保法規的雙重挑戰。傳統的潤滑油基礎油主要來自不可再生的石油等礦物油,但隨著人們日益增強的環境危機意識,大量礦物基潤滑油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由于滲透、泄漏、溢出和處理不當,而造成的污染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因礦物基潤滑油的生物降解能力差,對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可達100 年,并且對水生系統危害極大,水中含油量為10 微克/克時可致海洋植物群死亡,含油量為0.1 微克/克時可降低小蝦壽命20%。目前包括德國、瑞士、美國等在內的多國政府部門甚至通過立法來限制礦物基潤滑油的污染,同時對生物潤滑劑進行認證和分類,以促進環保生物基潤滑油的銷售,鼓勵企業優先購買環保潤滑油。
生物基潤滑油有環境友好、可生物降解、毒性低、黏度指數高等優點。分子結構中含有酯基的天然油脂(即動植物油脂)都可以作為生物潤滑油的基礎油,但相比于目前礦物基礎油,天然動植物基礎油存在明顯缺點,比如易被氧化、易水解、易熱分解,低溫流動性差。目前國內外解決的方法主要通過對天然油脂進行化學改性和通過添加抗氧劑等輔助手段彌補,經過改性后的生物潤滑油基礎油,加上各種必需的生物添加劑之后,不僅無毒、無害和可生物降解,還具有優良的性能和很好的潤滑效果,完全可以取代石油基潤滑油。
目前生產環保潤滑油基礎油主要是利用廢棄油脂(如地溝油)和動植物油通過采用均相的堿性催化和酸性催化等化學法生產,該化學法生產存在能耗大、污染嚴重、產品后處理復雜、產物提純困難、對原料要求高、成本高等問題,這些復雜的過程以及較高的生產成本是限制環保型潤滑油工業推廣和應用的瓶頸,所以人們開始在研究用環境友好的其它替代途徑,比如用生物酶法,即利用脂肪酶的催化作用,在常溫常壓下實現油脂與多元醇的酯交換反應。酶法對原料要求低,游離脂肪酸完全可以被脂肪酶直接酯化,產物分離簡單,能夠降低生產工藝要求和生產成本,是生物潤滑油工業化生產的發展方向和重要趨勢。
但酶法生產生物油存在酶的活性不高、特異性較差、性能不穩定、缺乏有效的酶和生產工藝有待進一步完善等問題。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和蛋白質工程等生物技術的進展,以及人們對其底物特異性和結構功能關系的認識的增加,脂肪酶作為工業催化劑的重要性也在不斷的增加。目前在脂肪酶的應用中最具市場前景的領域是用于可再生環保型潤滑油基礎油的生產。本項目是利用現代生物學技術尋找更有實用價值的工業酶和生產工藝,在實現廢物利用將‘地溝油’或其它非食用動植物油實現資源化、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實現生物潤滑油基礎油‘清潔’生產的目標。
8. 應用領域和市場前景
生物可降解環保潤滑油從質量和性能上可以完全代替石化潤滑油,可應用于汽車、高鐵、船舶、采礦、機械制造、食品加工、特殊行業等各個領域而且安全環保但由于其目前生產成本高,價格是石化潤滑油的2 至3 倍以上,阻礙了它的廣泛應用和推廣,在市場上的占有率份額還是很小一部分。隨著我國工程機械、電力、汽車、鋼鐵、船舶、機床行業的快速增長,裝備技術的不斷提升,我國潤滑油需求量持續增長,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潤滑油市場,預計到2020年,我國的潤滑油消費量會超過美國,再加上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會逐漸接受環保潤滑油,市場前景十分良好。1994年本科畢業于江蘇南通醫學院預防醫學系,1997年獲首都醫科大學生理學碩士學位,1997年至2000年在北京宣武醫院藥理研究室從事中藥新藥的研發工作,之后在首都醫科大學獲得神經生物學博士學位(2003)和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院獲神經科學博士學位(2005)。從2006年始分別在英國劍橋MRC 分子生物學實驗室(2006-2010)、倫敦大學(2010-1014)和德國柏林大學醫學院(2013-2014)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擅長中藥新藥研發、基因表達調控網絡的設計構建、核糖體和酶工程技術等,曾參與或主持多項國內外的科研項目,部分科研成果已經發表或者申請國內和國際發明專利。
2015年初開始創業,擬將合成生物學技術應用于環保領域,并著手組建創新創業團隊,在北京亦莊生物技術產業研究院成立環保應用生物技術研究所和北京蓋伯斯生物工程研究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