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11-28 揭榜掛帥
龍口市(原黃縣)位于膠東半島西北部、渤海灣南岸,海岸曲線長68.4公里,全市總面積901平方公里,轄16個鎮街區,其中省級經濟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各1個,595個村居,63萬人。先后榮膺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全省縣域經濟科學發展轉型升級試點縣等眾多榮譽。
【龍口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之城】龍口的歷史可追溯到夏朝,商末建萊國,秦代設黃縣,是中國最早的縣治單位之一,因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修建的龍口墩而得名。1986年,經國務院批準,撤銷黃縣,設立龍口市。龍口歷史上先后涌現出春秋戰國時期以滑稽擅辯著稱、諷諫齊威王建立霸業的淳于髡,秦代率數千童男童女揚帆東渡的著名方士徐福,三國時代英勇善戰的東吳名將太史慈,明朝開國元勛越國公胡大海、為官清正的尚書王時中、內閣首輔范復粹、著名畫家姜隱,清代掌管文衡多年的禮部尚書賈楨、參加國史修編的翰林院學士王守訓,民國初期書法家、金石篆刻和古文字學家丁佛言,辛亥革命先驅徐鏡心、王叔鶴等一批歷史名人。龍口素有“善經商”的優良傳統,走出了丁百萬家族等一批富商巨賈,成為“齊商”、“魯商”的典型代表。現代和當代還涌現出了抗日英雄、共和國“雙百”人物任常倫,“一心走社會主義道路的鐵柱子”——原全國人大常委、下丁家村黨總支書記王永幸,前軍委副主席張萬年,著名作家曲波、張煒,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唐杰忠,演員于洋、溫玉娟、魏積安,全國勞動模范、南山集團董事長宋作文等大批名人。
【龍口是一座物產豐饒的資源之城】素有“萊子古國金黃縣”的美譽。境內煤炭儲量26億噸,年產原煤600多萬噸,是國內唯一的濱海煤炭基地、山東省首個國家煤炭儲備基地,配送能力可保障膠東半島半數以上的用煤。沿海大陸架下蘊藏著數十億噸石油資源和220多億立方米天然氣,每年為半島地區提供4億立方米的清潔能源。全市發電機組裝機總容量達到300多萬千瓦,電力供應充足。境內黃金、花崗巖等礦產儲量豐富,盛產蘋果、草莓、葡萄等果品,是山東半島重要的水果儲藏加工集散地。海參等海珍品和“龍口粉絲”、威龍干紅等具有較高的知名度。
【龍口是一座生機無限的產業之城】工業基礎雄厚,門類較為齊全。全市已形成高端鋁材料、汽車及汽車零部件、港口及臨港、食品加工及存儲、旅游及度假產業等支柱產業被確定為“中國交通鋁材名城”、國家級鋁及鋁合金加工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級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和山東省高端裝備制造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區、國家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